1956年8月的某个夏日,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克劳德·香农、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几位学术大佬在美国汉诺斯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中讨论着一个当时看上去还很不可思议的问题——如何用机器模仿人类学习来实现智能。
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是艾伦·图灵在1950年发表的那篇题为《计算机器与智能》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的论文,后来闻名于世的「图灵测试」就是图灵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
这一年,第一代晶体管计算机刚刚问世不久,而IBM生产出第一台商用晶体管计算机RCA501还要再等两年……
(相关资料图)
所以,当时的理论基础已经由绝世天才图灵提出,软硬件基础却还远未具备,这场开了整整两个月的学术会议最终也并没能探讨出什么结果,不过几位大佬倒是为这次讨论内容总结“中心思想”时,想了一个划时代的名字:人工智能 (AI) 。
再说回这次参会者,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数学家,也是初代人工智能理论构建者和技术实践者,可以说,列席这次会议的几位学界大佬,基本上就一起决定了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走向。
主观唯心主义论认为,历史是由少数天才创造的,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人工智能在这次会议上被提出后,在随后五六十年里一共经历了三次高潮迭起,经历了专家系统的经典文明,也经历了神经网络的风华与洗礼,如今再度迎来低谷。
不过,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一项技术,全球科技巨头并没有因为所谓的低谷有所懈怠,而是集中火力暗自较劲。
最近,谷歌被曝出将2亿美元投资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here,而这家名为Cohere的公司,成立不过短短三年。
01 谁值谷歌的14亿?
10月2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谷歌打算2亿美元 (约14.5亿元) 投资一家名为Cohere的公司。
一时间,人们开始猜测,Cohere是谁?
这要从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名气颇高的谷歌大脑 (GoogleBrian) 说起。
2011年,谷歌内部成立了一个名为Project Marvin的项目,这个以AI先驱马文·闵斯基命名的项目实际上正是一项用于研究神经网络的AI项目。
关于谷歌这个项目,或许大多数人听说的是这个项目的另一个名字——Google Brian,谷歌现在在人工智能领域卓有成效的Google translate、BERT语言模型,甚至Google Cloud AI都得益于Google Brian的持续进化。
毫无疑问,Google Brian是谷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擎,而Cohere三位创始人中的两位——Aidan Gomez、Nick Frosst创业之前正是Google Brian的研究员,他们一起创办的NLP预训练模型提供商Cohere,其核心NLP模型正是源自于Google Brian的Transformer。
从人工智能中来,到人工智能中去。
作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的谷歌的研究员, Gomez创立Cohere的初衷也是想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
Transformer模型仍然需要大量的算力和数据,这使得即便是谷歌、微软、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也难以轻松访问这些大型NLP模型,而Cohere提供的预训练模型已经经过了数亿个网页的训练,用户使用无需部署GPU或超算平台,只需要通过API调用就可以实现NLP功能。
技术普惠,同样也是谷歌的愿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创立谷歌时,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就这一点来看,Cohere某种意义上传承了谷歌的企业文化。
实际上,Cohere创立后也得到了谷歌的大力支持,2021年11月,Cohere官宣与谷歌建立长期合作,由Google Cloud为Cohere提供模型预训练所需要的算力。
2022年7月,Google Cloud产品经理Vaibhav Singh和Cohere机器学习工程师Joanna Yoo还特别撰写了一篇Cohere使用谷歌云TPU加速Cohere NLP模型训练的新进展。据他们介绍,采用Google Cloud的TPU v4的算力是上一版本v3的两倍,这使得Cohere模型预训练速度提升了1.7倍。
Cohere承载的工作的意义在于 可以批量化将人工智能技术复制到产业实践中,而且可以有效屏蔽算力成本,试想,这样的产品理念如果真能实现,必然能让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说至少让NLP技术再往前迈一大步。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在寒气已经传递到了每个创业者的当下,Cohere在融资道路上却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自Cohere成立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Cohere已经融到了B轮,其中A轮融资额为4000万美元,B轮融资额高达1.25亿美元。
参与该项目投资的既有Tiger Global、Radical Ventures这样的知名投资机构,也有诸如Geoffrey Hinton、李飞飞这样的人工智能领域顶级科学家。
这样看来,即便谷歌重新将Cohere收归门下,我们也不必太过惊讶。
02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谷歌拟投资Cohere让我想到了谷歌最近很火的另一个研究项目——Project Starline,或者说是虚拟电话亭。
在这个项目中,谷歌使用3D图像、高分辨率摄像机、深度传感器打造了一个硕大的“电话亭”,面对这个“电话亭”,你就可以与你想见的人面对面视频电话,有3D立体形象的那种既视感,也就是裸眼3D……
谷歌在Google Cloud Next 2022上介绍这一项目的新进展时表示,Project Starline已经在谷歌内部测试了数千小时,而且每天都在谷歌美国办公室使用。
仅凭想想,或许很难感受到面对这一电话亭时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毕竟这款产品到现在也还未面向市场发售,大部分人只能从2D视频中看到这个3D演示。
一个类比是,如今在国内成都、重庆、武汉、西安、兰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出现了不少裸眼3D屏幕正在呈现出诸如跳出水面的鲸鱼、驶出站台的火车等奇异景观 ,这些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观也成了城市网红打卡点,相信不少人已经亲临体验过。
谷歌Project Starline似乎也正是将这类场景“大众化”的一个项目,在这一项目中,最重要的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
可以看到,尽管人工智能如今遭遇降本压力、算力瓶颈,但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创业团队,都在极力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打造真正走进人类生活的人工智能,以让这一技术实现普惠。
而普惠,才是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落地的终极目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产业”(ID:xinchanye2021),作者:山竹,36氪经授权发布。
标签: